貿促史話(五):風云變幻方顯英雄本色
老蘇最近說了一句自覺得意的話:越是在國際經貿形勢“?!薄ⅰ皺C”轉換之際,貿促會越能發(fā)揮獨特作用。
今天,老蘇繼續(xù)來聊貿促史。
中蘇交惡,貿促路在何方?
文化大革命對貿促的影響如何?
歷史的車輪走進60年代,1960年7月,中蘇交惡,蘇聯撤走全部在華專家,并斷絕對中國的支持援助,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也基本仿效蘇聯,中斷與中國的經貿關系,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連續(xù)下降。
歷史總是關上一扇窗戶,又會打開一扇窗戶。面對困境,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和副總理陳毅從1960年到1964年,兩次對亞非諸國進行友好訪問。中國貿促會開始把工作重點轉移到亞非拉、西歐和日本。
中國貿促會積極參加由39個國家組成的亞非經濟合作組織。并參與發(fā)起了亞洲經濟討論會,派員參加設在科倫坡的亞洲經濟討論常設局。1964年7月9日,第二次亞洲經濟討論會在平壤結束后,32個國家61名代表應中國貿促會邀請訪問北京,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李先念副總理先后會見全體代表。
中國貿促會積極派代表團訪問阿根廷、巴西、馬來西亞等國家地區(qū),到緬甸、蘇丹、古巴等國參加國際博覽會或舉辦中國經濟貿易展覽會。這些活動密切了中國同亞非拉新興國家之間的經貿聯系,特別是加強了中國同當時尚未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中國貿促會代表團也得到了國外元首的重視。1961年5月10日,巴西總統(tǒng)杰尼奧?夸德羅斯接見了中國貿促會代表團,夸德羅斯總統(tǒng)說:“為開展兩國間的貿易,巴西政府同意中國設立民間貿易機構,并且簽訂必要的協定。我相信巴中兩國間的貿易關系將很快獲得巨大發(fā)展?!?/p>
根據國際形勢的發(fā)展變化,中國貿促會推動以經濟促外交的民間活動。1964年,中國貿促會先后同智利、奧地利、意大利有關團體達成互設代表處的協議,并相繼在對方國家的首都設立了代表處,這在中國同上述三個國家未建立外交系之前,具有極其特殊的“破冰”意義,探索出一條與未建交國家先發(fā)展半官半民關系的途徑。
中國貿促會加強了同西歐各國經貿團體的聯系,如英國中英貿易協會、法國雇主協會、荷蘭貿促會、意大利外貿協會等,建立或擴大了業(yè)務聯系,促進了中國同這些國家的貿易交往。
根據對日貿易三原則,同日本的日中貿促會、國際貿促協會等于1962年12月簽訂了中日貿易議定書。在北京、上海舉辦了日本工業(yè)展覽會,在東京、大阪舉辦了中國經濟貿易展覽會。
正當中國貿促會奮力開拓的時候,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打亂了各項工作部署,大批貿促干部被送到外地的“五七干?!睆氖罗r業(yè)勞動,貿促工作一度中止。真是太遺憾了。
- 上一篇:市貿促會參與杭錦旗首屆消費幫扶展洽活動
- 下一篇:貿促史話(四):貿促為船學技術